济南泉群连续喷涌15年,与这个著名的工程有很大关系

2019-03-22 10:07:42 来源: 生活日报

[ 摘要 ]绿藻摇曳白雾缭绕的清泉边,晨曦映照着泉边汲水的老济南人的身影,天精地华通过脉脉泉水,浸润着代代泉城人的日常。

tmptitle

济南泉群自2003年9月6日以来连续喷涌15年,与“南水北调工程”有很大关系。

tmptitle

工作人员在进行沿线巡查。

tmptitle

济南,一座处处流淌着泉水气息的城。

绿藻摇曳白雾缭绕的清泉边,晨曦映照着泉边汲水的老济南人的身影,天精地华通过脉脉泉水,浸润着代代泉城人的日常。“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不但是穿越了千年的古老记忆,也成为当下济南人的骄傲。而这一城甘洌的源源不绝,并不仅仅得益于“得天独厚”“自然天成”的眷顾。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泉群经常发生停喷现象,“泉城”变成了一个空洞的名号,济南也成为全国最严重缺水城市之一。2000年济南大旱,72泉群相继停喷,2002年又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干旱,多亏引黄保泉等措施取得的效果,复喷才得以实现。而济南泉群自2003年9月6日以来连续喷涌15年的新纪录,更是与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m3的“南水北调”有着不解的渊源。小清河的水质改善,两岸风光,华山湖水再现,“碧波万顷,湖光浩渺”更是离不开“南水北调”。

说说我是谁

优化我国水资源的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时下的“南水北调”,已成为震古烁今、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缘起于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同水利专家座谈时的一席话:“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序幕就此拉开。

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解决北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的建成通水,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协同发展的英明决策;充分体现了忠诚担当、克难攻坚的移民工作精神和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

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支撑

山东省属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范围,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水利界的专家学者们,为把这一宏伟设想变成现实,配合水利部和相关流域机构,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规划、科研、实验和多方案的比选与论证等前期工作,提出了数百份研究成果和规划设计文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根据国务院2002年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三期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抽取长江水,一直输送到山东胶东和鲁北地区,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道洞穿黄河;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胶东地区沿线各市。

山东境内规划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东西干线长704公里,在我省形成“T”字形输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骨架。一期工程供水区范围涉及我省的13个市、68个县(市、区),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为山东省调引13.53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将从战略上调整我省的水资源布局,实现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2002年12月27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同时在山东济平干渠和江苏宝应站工程两处设立分会场。南水北调工程由此拉开了建设序幕,50年前描绘的宏伟蓝图终于梦想成真。山东段工程经过11年的建设,2013年山东段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已按照国家规划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顺利实现干线工程全线通水目标。

一期山东段主体工程的建设内容可概括为:“七站”、“六河”、“三库”、“两湖”、“一洞”。“七站”是指新建台儿庄、万年闸、韩庄、二级坝、长沟、邓楼、八里湾等七级泵站;“六河”是指韩庄运河、梁济运河、柳长河、小运河、七一·六五河、胶东输水干线渠道等六条河道;“三库”是指新建东湖、双王城和大屯三座调蓄水库;“两湖”是指处理和局部疏通南四湖、东平湖两座大型湖泊;“一洞”是指穿黄隧洞工程。共建设大型泵站7座,大型平原水库3座,桥梁548座,水闸、渡槽、倒虹吸、涵洞等建筑物约720余座。

我做了这些

整体工程安全稳定,干线水质达Ⅲ类标准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自建成通水以来,整体工程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水北调山东境内7级大型梯级泵站均达到设计流量并顺利实现联合调度运行,累计运行16.67万台时,泵站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状态良好。

南水北调东线胶东干线工程自2016年2月18日启动运行以来,至2018年8月10日,横跨三个调水年度,连续运行905天,期间持续达到设计流量50m3/s运行,并实现渠首、沿线多个引黄口门同时入流,渠道及其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

穿黄隧洞、鲁北干线工程累计运行200天,最大引水流量达到30m3/s,鲁北干线实现了聊城、德州土渠段多口门的同步分水,工程运行高效有序。大屯、双王城两座水库蓄水量已经达到设计库容,水库大坝及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同时具备了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的能力。工程建设与运行,基本达到了规划目标。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对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通水五年多来,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基本实现了由建设管理向运行管理的平稳过渡,实现了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受水市县的规划供水范围目标,工程运行状况良好,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效益。在工程运行安全方面,山东境内泵站、水库、穿黄隧洞等重要建筑物工程运行状况总体良好;运行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的建设基本满足运行需求。

累计调入山东水量相当于2500个大明湖

2013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顺利实现干线工程全线通水目标。2016年3月10日,调引长江水到达山东省最东端的威海市,标志着山东南水北调一期工程13个设区市的规划供水范围目标全部实现。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已顺利完成了2013~2017五个年度调水任务,调水量分别为1.7亿m3、3.28亿m3、6.02亿m3、8.89亿m3,10.88亿m3,调水水量逐年增加,累计调入山东水量30.76亿m3,相当于2500多个大明湖水量。2013年通水以来,全省已有枣庄、济宁、济南、聊城、德州、淄博、滨州、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11个市调引长江水,青岛、潍坊两市年度计划供水水量已经达到规划用水量。

到2018年5月29日,我省完成2017~2018年度省界调水计划10.88亿m3。2017~2018年度调水工作自2017年9月29日开始启动,截至2018年8月10日,已完成向枣庄、济宁、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11个受水市供应长江水6.64亿m3,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向青岛等市配置黄河水2848万m3。

我的成绩单

已成我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南水北调规划多年平均供水量13.53亿m3,从2013年通水以来,调水量逐年增加,2017~2018年度国家批复我省调入境水量10.88亿m3。南水北调水已成为我省不可或缺的供水水源,对有效缓解我省过度依赖黄河水和地下水的困境意义重大。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南水北调总受益人口达3000多万人。

据2017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2017年南水北调工程完成供水7.40亿m3,占全省工业城镇用水量的11.7%。青岛市2017年总供水量为9.44亿m3,其中南水北调水为3.84亿m3,占供水总量的40.7%,占青岛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量的60.2%;潍坊市2017年总供水量为12.09亿m3,其中南水北调水为1.45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占潍坊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量的28.8%。

覆盖13个城市构建全省骨干水网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供水范围覆盖全省13市61县(市、区),通过近1200公里干线工程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相衔接,形成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不仅具备每年为全省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m3的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而且关键是打通了调引长江水的通道,构建起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增强了特殊干旱年份我省水资源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为胶东供水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以来,发挥了骨干水网作用,为我省用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尤其是胶东四市自2014年以来进入连续枯水期,降水持续偏少,当地水源严重不足,呈现出旱情持续时间长、工程蓄水严重不足、供水缺口大等特点。为保障胶东四市城市供水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我省统筹组织南水北调、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向胶东四市实施了4次抗旱应急调水,连续3年实施汛期调水。

截至2018年9月30日,累计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胶东四市净供水14.42亿m3,其中长江水10.79亿m3,2017年向胶东四市净供长江水6.35亿m3。长江水已成为胶东地区重要供水水源,为保障胶东地区城市供水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区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南水北调水质保障与地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确保了调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标准。

二是改变了南四湖、东平湖无法有效补充长江水的历史。2014年、2015年南四湖出现生态危机,2016年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先后进行生态补水2.95亿m3,避免了湖泊干涸导致的生态灾难。

三是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5亿m3,有效维持了河流生态健康,极大改善了小清河济南市区段水质和生态环境,为沿岸群众提供了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活环境。

四是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m3,通过“五库联通”工程,改变了市区南部河道和孟家等小水库靠天等水的局面,有效维持了河道生态基流,有力保障了济南市泉水四季喷涌,彰显了泉城的城市名片形象。

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水源保障

根据山东省政府批复的《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到2025年将超采水量全部压减,地下水压采后替代水源主要依靠外调水源。2017年,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共完成地下水压采量8061万m3(浅层地下水3845万m3、深层承压水4216万m3),完成封井1375眼(浅层井950眼、深层承压井425眼),超额完成了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任务。

2018年1月1日与2017年1月1日比较,受水区扣除降水因素影响后的地下水位回升0.26米。2017年、2018年我省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国家试点,主要在受水区的县(市、区)开展,南水北调工程为推动我省地下水压采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我省超采区特别是受水区压采后水源需求的后顾之忧。

强化对地方带动作用,发挥显著社会效益

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我省积极强化大型水利工程对地方的带动作用。

一是21项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保护等结合实施,在发挥工程水质保障功能同时,还使30个县市区直接获益,每年可消化中水2亿m3,增加灌溉面积200万亩。

二是泵站工程、渠道工程等与沿线防洪除涝结合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和农田排涝条件。

三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延伸了通航里程,改善了航运条件。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两湖段的水上通道;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已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近两年南水北调工程持续调水稳定了航道水位,改善了通航条件,增加了货运吨位,提高了航运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干线工程与灌区改造、地方补偿结合实施,维护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五是2015年旱灾,双王城水库向寿光开闸放水,避免了农作物、大棚蔬菜等大面积死亡(减产),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全第一条

采取综合措施,确保调水安全

提升安全防护标准,加强安防保障工程安全。工程沿线村庄较为密集,沿渠堤顶交通道路通行的社会车辆较多,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工程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年来,南水北调加大工程建设投资力度,更新安装安全护网,提高护网的防护能力,这将对减少堤项道路通行车辆的交通安全隐患,保护沿线调水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山东南水北调运行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巡查养护、检测、维修、严格值班值守制度;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调动沿线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拥护、支持、爱护宣传的社会氛围;利用报刊、网络、媒体等开展南水北调工程保护的公益性宣传,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保障通水工程正常有序运行。自2013年工程建成通水以来,每年在暑期前印制安全宣传本,分发到工程沿线中小学校;配合地方组织“远离渠道谨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进集镇、进校园30余场次,切实做好干线工程防汛和安全防范宣传工作。

结语

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今喝干渠清澈水,南望不见旧时船。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供水生命线,同时也成为齐鲁大地上镶嵌的一条蓝色飘带,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山东水资源配置大格局。着力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环境优美、技术先进、体制合理、机制科学、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六大突破”。打造“南水北调文化”,弘扬南水北调认真负责、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创新有为的精神。加大人才创新载体建设力度,集聚新生力量和紧缺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和管理团队,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为水资源优化、建设美丽中国、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让南水北调世纪工程、大国重器,永载史册。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