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全绿”时代 建设绿色城市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宣贯

2020-07-03 09:27:19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 摘要 ]近年来,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造等绿色建筑领域创新科技领跑全省,已走在全国前列。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和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方面均居全省首位,实现了从“点绿”向“全绿”的转变。而去年正式实施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助于从“浅绿”到“浓绿”的过渡。

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秉承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绿色建筑”正在我市普及。这类建筑看似与普通建筑相似,但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功效却给人们的居住品质带来了极大提升。

近年来,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造等绿色建筑领域创新科技领跑全省,已走在全国前列。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和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方面均居全省首位,实现了从“点绿”向“全绿”的转变。而去年正式实施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有助于从“浅绿”到“浓绿”的过渡。

绿色建筑标准理念

根据新《标准》所给的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是指包括建筑的物料生产、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回用和处理的全过程。

由于地域、观念、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对绿色建筑的准确定义达成普遍共识。由于绿色建筑所践行的是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其内涵和外延是极其丰富的,而且是随着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发展的,没有穷尽的。

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社会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综合成果,从一般意义上,绿色建筑与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保温墙体、节能门窗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绿色建筑实际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极致追求,即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小环境及大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新《标准》主要创新亮点

新《标准》迎合了我国新时代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旨在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建筑绿色发展要求中。其中提出的“提高和新增对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健身设施、垃圾、全装修、适老适幼、服务便捷等要求”,希望以多途径、多角度提升绿色建筑整体性能。

新《标准》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引领绿色建筑成为感知性佳、获得感强的好建筑。“以人为本”是提升绿色建筑体验感,构建新时代评价体系的核心。在新的阶段,绿色建筑被赋予了“以人为本”的属性,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筑使用者的满意体验为视角,建筑从之前的功能本位、资源节约转变到同时重视人居品质、健康性能。

修订后的新《标准》分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此外,新《标准》还在重新设定评价阶段、新增绿色建筑等级、分层设置等级要求、优化计分评价方式、扩展绿色建筑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主要是:重构了评价指标体系,重新设定了评价阶段,增加绿色建筑基本级,扩展内涵和技术要求,提升了建筑的性能。同时,也在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中,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并强化了绿色建筑全装修的概念。经过此次修订,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领跑世界绿色建筑标准的新格局,符合新时代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

一是重构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006版和2014版《标准》的指标体系均以传统的“四节一环保”为基础,新《标准》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创新重构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新《标准》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增进建筑使用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为视角,促使绿色建筑从之前的功能本位、资源节约转变到同时重视人居品质、健康性能。

二是重新设定评价阶段,引导绿色技术落地实施。2006版《标准》规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为运行评价,2014版《标准》规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此次新《标准》修订时研究确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取消设计评价,但在设计阶段可以依据相关技术内容进行预评价。

三是增加绿色建筑基本级,全面推广绿色建筑。2006版和2014版《标准》均规定了绿色建筑等级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新《标准》在三个星级基础上,新增“基本级”,则绿色建筑的等级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绿色建筑评价条文满足“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基本级所有控制项将全部纳入正在编制的39本全文强制性工程规范,预计2025年左右全国范围内新建建筑将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增加基本级也兼顾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外,绿色建筑分为四个等级也是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普遍做法,方便绿色建筑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是扩展内涵和技术要求,与建筑科技发展相适应。建筑科技发展迅速,新《标准》修订研究增加了2006版和2014版《标准》中考虑较少或未考虑的内容,如耐久、健康、宜居、服务、全龄适用等相关功能要求以及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等相关技术要求,拓展绿色建筑的内涵。

五是提升建筑性能,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前两版《标准》中均未涉及促进人在建筑中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内容,新《标准》在多个章节中体现安全、健康、适老等性能要求。例如建筑阳台、楼梯、落地窗等设置防坠落措施,适老、适幼技术措施,无障碍设施,室外交流空间,健身条件,宜居的室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提升,水质要求,舒适的室内环境。

我市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及主要成果

济南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要求,扎实落实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工作,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自2014年起,济南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鼓励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文件。规定: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机关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自2015年起,市及县(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近年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造等绿色建筑领域创新科技领跑全省,逐步走在全国前列。济南市是全国首批居住建筑迈入75节能标准的城市,也是住建部确定的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示范城市和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18年,我市被列入省级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2019年,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和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方面均居全省首位,已完成从“点绿”向“全绿”转变,正在从“浅绿”到“浓绿”过渡。

目前,济南市政府正与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筹办第五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积极申报全国绿色城市示范项目;围绕“黄河战略,绿色覆盖,动能转换,济南先行”发展战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打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绿色城市建设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力争树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城市典范。

下一步,济南市将牢固树立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建筑发展为抓手,研究制定适合本市的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和法规,全面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技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绿色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深入推进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创建,着力打造绿色智慧住区、智慧建造示范。

未来,济南市将紧紧抓住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发展机遇期、关键期、黄金期,聚焦推进住建领域绿色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切实落实绿色建筑总体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突破口,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推动济南市建设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减少资源消耗,着力提升城市建筑品质,努力实现“人住好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品质需求,力争将我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品质之城,建设“共荣、共治、共兴、共享、共生”的“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本报记者李娜通讯员满意刘茂楠)

新旧标准主要变化

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重构了评价指标体系,重新设定了评价阶段,增加绿色建筑基本级,扩展内涵和技术要求,提升了建筑的性能。2006版和2014版《标准》的指标体系均以传统的“四节一环保”为基础,新《标准》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创新重构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

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有9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新定义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指标评价

按“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室内空气品质评分项变重

新标准

控制室内污染物浓度,评价总分值12分。

影响

本章特别提及选择绿色装饰材料选用达到3类,得5分;达到5类得8分。

变化四星级划分的变化——新增“基础级”

原标准

分为三个星级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新标准

分为四个等级: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将作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依据,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

影响

这一改变变三段星级为四段星级。以济南为例,政府投资项目及20000平方米以上公建若需做二星,难度将更大,对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的要求更高。

变化五明确一二三星需全装修

新标准

全装修的概念: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一二三星3个等级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影响

推进全装修成品房交付趋势不可逆转,申请“绿标”三个级别的必选项,为全装修推动起到“加持”作用。

变化六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在全寿命期

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七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要求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标识证书影响很大。

变化八BIM技术大应用评价总分值提高至15分

原标准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2分,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1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应用,得2分。

新标准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15分。在建筑大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5分;两个阶段应用,得10分;三个阶段应用,得15分。

影响

BIM评分总分值提高到15分,说明BIM技术作为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多维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显著降低成本,应该更广泛地应用。

变化九增加了对不同星级的

强制性技术要求

新《标准》对一星、二星、三星级项目,分别增加了强制性的技术要求:围护结构热工或空调负荷优化。

影响

对各星级增加的强制性技术要求,对绿建设计及评价影响重大。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