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今年将这样治堵:私家车让路、增公交道
2016-01-18 08:23:01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吃掉”了治堵成果
近年来,济南市民出行环境似乎越来越不理想。“怎么走,被堵的时间可以短一点”成了市民出门前必须盘算好的事情。“以前预估40分钟在路上的时间,就能从南边伟东新都的家到恒隆,可如今1个小时似乎都看不见商厦的楼。”市民杜女士这样说。
实际上,为缓解交通压力,济南从2012年起就实施了扩宽道路,设置逆向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等多项措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可3年过去了,道路扩宽不少,拥堵却不见缓解,反倒出现逢雨必堵、逢周末节假日必堵这种让人心塞的“新常态”。究其原因,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必然被排在第一位。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的治堵3年时间里,济南机动车新增数量分别为19.48万辆、22.89万辆和22.5万辆。
3年间,济南新增60余万辆车。由经十东路、经十路和经十西路三部分组成的大经十路全长90公里,双向十车道。按每辆车车长5米算,3年济南新增车数量可铺满3条经十路。而按相关测算标准,每千人拥有汽车180辆以上为拥堵高风险级别,以现有居住人口700万来计算,济南每千人拥有汽车已达到200余辆,为拥堵高风险城市。显然,车辆的猛增基本“消化”了济南的治堵成果。
公交分担率不增反降 自行车出行环境不佳
此外,济南公共交通不够发达、慢行系统尚不够齐备等都是导致拥堵的重要原因。家住营市街附近的张女士在舜耕路上班,乘公交一度是她的主要出行方式,“公交不好等,等来的车又很挤。”张女士说,这反而成了推动她买车的主因。在她看来,即使路上堵,也比在公交车上“遭罪”强。
目前,济南的公共交通主要以公交为主,层次相对单一,大容量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公交运行速度有限,早高峰15公里/小时、晚高峰13公里/小时的表现,显然不能让公交“涨粉儿”。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承载能力和分担率也就不会有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济南公交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仅为25%,比2011年还下降了4.69%。
政协委员于宝妹说,2012年10月30日,济南市成功申建公交都市,但是比照“公交都市”高达60%及以上的公交分担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她看来,完善公交线路、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至关重要。有市民认为,慢行交通受重视程度不够,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尚待提高;停车设施不足,数公里找不到停车位……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济南的拥堵。


-
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支持房贷“商转公”
2025-07-04
-
多地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07-04
-
百强房企6月业绩环比增14.7%,释放企稳信号
2025-07-04
-
济南高品质住宅标准增加“首季即供暖、交房即办证”“泉水入户”等要求
2025-07-03
-
2025楼市半年考:地方数百条政策“稳市”,核心城市出现企稳迹象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