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成了济南市内河,泺口水文站将进入公众视野
2018-01-22 09:46:44 来源: 齐鲁晚报
远离闹市的百年水文站栖身黄河岸边一方土地,很少有济南市民知道它在发挥怎样的作用。反而是近日济南市的“穿黄隧道”工程让这个小站进入了公众视野。随着济南“北跨”战略的提出,黄河南北的交通问题成为瓶颈,曾有人提出在泺口浮桥附近架设桥梁横跨南北,但这一方案直接影响到泺口水文站的正常观测。
万鹏告诉记者,黄河山东河段是著名的“二级悬河”,大堤外侧以南就是济南城区,泺口水文站地处黄河山东段中部,在特大洪水期间,是判断是否启用东平湖滞洪区的重要参考之一,在低水期间也是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站。它的测验数据对于黄河下游防洪防凌抗旱、水量调度发挥着巨大作用。如果选择桥梁方案,需要在泺口段建设桥墩,由于桥墩距离泺口断面较近,会产生较大的壅水、壅冰现象,这将对泺口水文站的测验和河道形态产生较大影响,对泺口水文站百年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和一致性造成影响。
当然,桥梁方案最终未被采纳,2017年9月30日,济南市发改委批准了济南泺口穿黄隧道项目,这是济南“北跨”战略“三桥一隧”项目之一,是我国第一条民用穿黄隧道,线路总长度4.5公里,北起309国道,下穿黄河,南端与济泺路相接,左岸隧道口在泺口水文站基本断面下游约430米处,右岸隧道口在泺口水文站基本断面下游约110米处。如今穿黄隧道工程已在黄河北岸开始施工,预计2021年10月实现通车。
无论是在河上架桥梁还是建隧道都要依靠水文站提供的水文数据进行科学论证。“牵一发而动全身”,水文工作容不得一丝虚假,一个错误的数据,就会影响整个黄河流域的防汛、调水等决策。而一个重大决策的失误,可能会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早在2012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就提出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适时跨越黄河向北部发展。随着“北跨”战略的实施,“跨河发展”又变为“携河发展”,黄河将变成真正的城中河,济南将成为又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出台,北跨战略实施后,泺口水文站将处于济南市老城区和北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示范区的中轴线上,地理位置和为上级防汛抗旱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万鹏说。


-
济南工业北路东延、凤凰黄河大桥南延,最新进展来了
2025-07-10
-
济南多个路段公交车道启动优化,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2025-07-10
-
济南发布最新征收冻结通告,范围公布
2025-07-08
-
济南英雄山片区07街区控规公布,二七新村南路将大变样
2025-07-08
-
济南这一重要片区,详细规划公布
2025-07-07
-
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洪楼广场站稳步推进
2025-07-04
-
济南市公布物业服务小区问题投诉举报电话
2025-07-04
-
一桥横亘跨南北,京台高速黄河特大桥展现雄姿
2025-07-04
-
济滨高铁遥墙机场站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