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出大招:一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将在城市落户
2015-12-24 08:16:0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解读
农村人进城不仅只是户口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刘宏斌表示,所谓的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主要包含两类人群,第一种就是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村人口,虽然户口还未转成城镇户口,但实际上长期生活在城市,所从事的是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但由于未转移身份,是处于流动状态。第二种就是这些人的孩子,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但没有城市户口。由于宅基地、承包土地等各种原因,他们制约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刘宏斌表示,目前中国的人口城市化也不算太低,已经超过了50%,但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员很少有高于50%的,一般城市化人口都在70%以上。如果不能人口城市化,劳动力就无法释放。只有人口城市化,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与扩大内需、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有能力转移的人口,不光指户口发生了转变,实际上劳动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程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即使给了城市户口,也并非真正转变了。从目前来看,有能力的,从主观上来说,就是愿意到城市来生活。来了城市之后,还要能适应城市生产方式的需要,能转变身份,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要有能够从事城市的各种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刘宏斌指出,户籍制度改革从1998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地方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实际上跟利益有关。转变户口很容易,但还涉及到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在城市工作的农村人口仍有宅基地和承包土地,这也是一种利益。如果不是农村户口了,这些就没有了。农村靠的是土地上的收益,与城市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要想消除这种障碍,就要消除城市利益和农村利益之间的隔阂,把两者打通。农民进城,可以把土地利益货币化带到城市里,让其流转起来,就可以真正变成城市人口。至于有偿转让,可以是通过某种形式进行入股,或者让别人经营,自己获利。这样才能让户口真正回归就是一个人口登记的本质,不再是为了固定城市人口的社会福利和保障等。
刘宏斌表示,人口基础信息库,实际上已经基本具备了,共有两种体系,一种是常住人口登记表在户口登记时形成的人口数据库资源,第二种就是办理身份证时留存下来的人口信息,现在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各部门共享的数据库,需要打通各部门之间的隔阂。

-
重磅!房地产多项金融支持政策落地
2025-05-08
-
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
2025-05-07
-
住房“以旧换新”,青岛刚刚公布详细实施步骤
2025-05-06
-
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
2025-05-07
-
住房“以旧换新”,青岛刚刚公布详细实施步骤
2025-05-06
-
多地放宽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
2025-04-29
-
税务总局明确!事关“二套转首套”
2025-04-28
-
山东发布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率将提升至78%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