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品房与保障房转换通道 去库存惠民生一箭双雕

2016-01-05 08:50: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摘要 ]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为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同时解决保障房供给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许多地方正在探索打通商品房与政策性住房通道,即政府不再建政策性住房,而是直接从开发商手中回购符合条件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在南关村的棚户区改造现场,记者看到,这里的拆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地块已经推平。陈兴和说,过去的城中村改造虽然也和群众签安置协议,但安置房选址离原来的棚户区较远,加之受建设周期影响,安置协议兑现周期长,导致有些群众抱怨、上访,甚至阻挠棚户区改造。而在南关村的拆迁改造中,政府采取货币化安置的办法,通过回购商品房,打通市场库存房源与棚户区改造的安置需求,确保群众就近安置,并尽快兑现安置房,大大减小了棚户区改造的阻力。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已有不少县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回购商品房转为公租房的同时,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统一转化为公租房,面向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城打工的农民等符合条件的群体出租,切实解决他们的临时住房需求。

在漯河市郾城区福星鑫园小区,装修队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

“等这里的597套房统一装修完毕,就可以正式移交给住房保障部门分配了。”陈兴和说。

福星鑫园共有住房720套,市场均价在每平方米3400元左右。2015年5月份,漯河市政府以每平方米3000元的价格回购了597套作为公租房,并进行统一的简单装修。这些房子装修后将按照每月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出租给住房困难的市民和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的农民。这个价格,比当地市场租赁价格大约低50%。

漯河市副市长刘国勤说,通过回购商品房做公租房,缩短了保障房建设周期10至18个月,住房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群体可以早入住、早安居、早乐业,这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漯河市已投资7亿元,收购商品房3800套、23万平方米。其中,国家财政和省财政出资2.5亿元,剩余4.5亿元资金需要由漯河市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筹集。

记者粗略估算,这笔债务一年的利息支出高达5000万元,远高于租金收入。公共财政受得了吗?这笔贷款咋还上?

陈兴和告诉记者,政府通过提取土地出让金的3%、公积金收益等渠道,可以筹措不少钱。同时,还可以把公租房作为商品房的“蓄水池”,将目前“过剩”的商品房蓄积起来,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或租户有产权需求时,再把公租房转为商品房售出。这样算下来,政府的债务压力并不大。

探索保障房供给新路径

声明:以上资讯中涉及到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微信
更多分享
猜你感兴趣的新房